罗晖在成都世运会比赛中。
“看!这个腾空做得不错!”罗晖指着电脑上的视频对记者说。刚刚参加完成都世运会索道滑水比赛,罗晖这两天一直沉浸在兴奋之中,“没想到在36岁时能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运动会,这是很棒的经历!”
本届世运会,罗晖两次出场比赛:8月8日,男子索道滑水资格赛,他出色地完成了所有动作;9日的复活赛,他在最后一个动作出现失误,没能走得更远。虽然有遗憾,但罗晖表示,自己在动作难度上有一些突破,“给整体表现打8分”。
在世运会赛场上,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手同场竞技,罗晖觉得“激动又震撼”。他说,通过参赛,他看到了差距,却也有不少收获,“积累了比赛经验,也看到了很多巧妙的动作编排,我学到了很多。”
中国滑水队合影,庆祝夺牌。
36岁的罗晖是一名资深的滑雪爱好者,十年前开始接触索道滑水。在他看来,这两项运动有着不少相似之处。“都是踩在板子上飞驰,我喜欢这种感觉。”罗晖说,相比之下,索道滑水的道具更多,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的道具和动作,“就像一级级闯关,更有挑战性。”
在索道滑水比赛中,选手手握拉把,在钢索的牵引下进行水面滑行,遇到道具则要进行腾空、翻转等动作。动作的难度、完成度、流畅性等,都是裁判打分的考量因素。这项酷似武侠小说中“水上漂”的运动,在罗晖看来,“也充满创意”,“动作的选择,其实是选手们风格的体现。”
比赛中,选手们滑行、腾空,动作洒脱,但罗晖坦言,要真正做到“水上漂”,也需要下些功夫。
刚开始练习时,钢索一加速,罗晖就会“摔跟头”。“一开始就滑个5米、10米,落水了就游回岸边再出发,”他说。每次训练,罗晖几乎全程都穿着湿透的装备,“开始会觉得沉,做不出动作,慢慢就习惯了。”
经过无数次重新出发,他逐渐摸索出了门道,学会了如何在快速滑行中调整动作、保持平衡。为了提高水平,他还会研究网上达人们的滑水视频。“都是一帧一帧地看,琢磨他们如何发力、如何做动作。”
每年夏天,罗晖都有大把时间泡在北京的爱上水索道滑水俱乐部,与这里的滑水爱好者们切磋交流。“现在国内喜欢这个项目的人越来越多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城市都建成了索道滑水场地,”罗晖说,“大家平时各忙各的,但每年夏天都会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到一起。”
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上的滑水点火仪式。
参加本届世运会的中国滑水队中大多是像罗晖这样的业余爱好者。他们共参加了索道滑水、尾波冲浪、尾波滑水三个小项的比拼,取得了一金一银的好成绩。开幕式上,精彩绝伦的滑水点火仪式,也让这个项目被更多人看到。
“希望通过世运会,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这项运动,”罗晖说,他也会继续保持这份热爱,不断寻求新的突破,“‘水上漂’的感觉真的很酷!”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新宝配资-太原股票配资网-配资盈利网-配资咨询平台客服24小时在线咨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